看到题图照片,很多网友会问这是什么武器设备,似乎很罕见。其实这是我军防空兵和炮兵常用的光学测距机,型号为58式1米光学测距机,是用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的专用装备。光学测距机是一种很古老的设备,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应用,当时主要装备炮兵侦察兵,用于配置在前沿,测量炮兵所需打击目标的距离。
飞机出现在战场上以后,光学测距机还广泛应用于指挥高炮部队对空作战。光学测距机是利用人瞳孔间的“体识”感觉进行测距,用双物镜的立体原理,当测距兵从目镜中看到目标具有立体感时,会出现一个“之”字型的分划,上面的读数就是目标距离。
地面炮兵测距机通常比较轻便,多为0.5米或0.8米测距机,防空兵测距机较大,多为1米或1.5米测距机。海军军舰上也有光学测距机/指挥仪,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陆军。
我国051级导弹驱逐舰舰桥上面的“黄蜂头”指挥仪/343型对空雷达,除雷达设备以外,就是一部大型的3米光学测距机。二战期间海军战列舰的测距机甚至有20米测距机。
58式对空1米测距机于1958年装备解放军高炮部队,是我国在50年代按照德军和苏军在二战时期使用1米测距机仿制生产的观测器材,主要配属于高射炮兵连及高射机枪连,可测量空中目标的斜距离或目标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,也可以可供地面炮兵测量,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固定及活动目标的距离。由于其精度较好、性能稳定,直到现在好多部队还在使用。该测距机属于体视型测距机,最大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立体感,用它观测就像在看立体电影的效果。
本文配图是10月19日解放军报的报道,陆军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的某型防空导弹,在昼间强红外干扰条件下进行首次实弹射击,3枚导弹直刺苍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。该团先后完成该型导弹昼间强红外干扰条件下、夜间微光条件下和快反条件下实弹射击演练,标志该型防空导弹具备全天候打击能力。
这个防空团所装备的便携式单兵地空导弹是国产FN-6型导弹,该导弹是我国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,可单兵肩扛发射,能够拦截低空和超低空的战斗机、轰炸机和直升机。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,是低空防空作战的利器,近两年在伊拉克、叙利亚等中东战场上,多次击落米-35武装直升机等空中目标。
看到这里有网友会问,为什么在激光测机普遍应用的今天,解放军为何还在使用古老的光学测距机呢?
这要从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性能缺陷说起。配备先进引导头的便携式地空导弹,例如使用焦平面阵、红外-紫外符合制导的美国毒刺导弹,使用四元阵列红外传感器的中国FN-6导弹,都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,理论命中概率极高,多数高达80%以上。但实战中的命中率却极低,只有20%至30%。
一是导引头水平方向的视界极其狭窄,只有5度左右,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引导头需要建立稳定跟踪后才能发射,发射条件很苛刻,如目标忽隐忽现,非常容易丢失目标。这就需要有小型雷达为其指示目标,建立提前量射向。
其次是FN-6的最大射程5500米,最大射高3800米,导弹系统本身不配备测距机,通常依靠导弹兵目测估算目标斜距,人体的肉眼在目标超过500米以后就无法精确的判断距离,所以用肉眼估算距离的误差极大,导致导弹命中概率下降。这时就需要为其配备测距机,地面炮兵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激光测距机只适合对固定目标测距,不适合对空作战。陆军防空兵的激光测距设备,只有25毫米双联牵引高炮使用的激光航路仪比较适合为便携式导弹测距,但这种航路仪重量较大,需要使用吉普车牵引,不适合配备在轻便的地空导弹班,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能够单兵使用的古老的1米测距机。
使用光学测距机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隐蔽作战,无信号特征暴露。现代战机和武装直升机都配备有全向激光告警接收机,当探测到来袭测距激光时,不仅能够告警,还能够测量来袭激光的方位角,以便飞行员对地面防空阵地进行反击。现代主战坦克在遇到敌人激光测距时也有反击手段,例如我军的99式坦克的炮塔上就安装着一部激光通信/干扰仪,当收到敌激光照射时,可发射一束强激光反击。光学测距则完全没有信号外泄,隐蔽性较好,加之1米测距机轻便灵活,所以在解放军地面防空部队一直应用到今天。
衡量一件武器,除了看性能,还要看是否好用,1米测距机就属于好用的武器。